單價: | 面議 |
發(fā)貨期限: | 自買家付款之日起 天內(nèi)發(fā)貨 |
所在地: | 廣東 深圳 |
有效期至: | 長期有效 |
發(fā)布時間: | 2023-11-30 06:09 |
最后更新: | 2023-11-30 06:09 |
瀏覽次數(shù): | 143 |
采購咨詢: |
請賣家聯(lián)系我
|
房屋安全檢測鑒定現(xiàn)場檢測詳細內(nèi)容如下:
一、房屋建筑現(xiàn)狀檢查與檢測,應包括地基基礎、上部結構(包括結構構件和非結構構件)兩個部分。
二、地基基礎現(xiàn)狀檢查與檢測應進行下列工作:
1查閱程勘察報告以及有關圖紙資料,查勘建筑實際使用荷載、沉降量和沉降穩(wěn)定情況、沉降差、上部結構傾斜、扭曲、裂縫,地下室和管線情況。當?shù)鼗Y料不全時,可根據(jù)房屋建筑上部結構是否存在地基不均勻沉降的反應進行評估;必要時,可對場地地基進行近位勘察或沉降觀測。
2對于基礎的種類和材料性能,可通過查閱圖紙資料確定;當資料不足或資料基本齊全但有懷疑時,可開挖個別基礎檢測,查明基礎類型、尺寸、埋深;檢測基礎材料強度,并檢測基礎變位、開裂、腐蝕和損傷等情況。
三、上部結構現(xiàn)狀檢查與檢測,應根據(jù)結構的具體情況和鑒定內(nèi)容、要求,按下列規(guī)定進行:
1、結構體系及其整體性的檢查與檢測,應包括結構平面布置、豎向和水平向構件布置、結構抗側力作用體系(支撐系統(tǒng))、抗側力構件平面布置的對稱性、豎向抗側力構件的連續(xù)性、房屋有無錯層、結構間的連接構造等;對砌體結構還應包括圈梁和構造柱的設置。
2、結構構件及其連接的檢查與檢測,應包括結構構件的材料強度、幾何參數(shù)、穩(wěn)定性、抗裂性,預埋件、緊固件與構件連接,構件間的連接等;對混凝土結構還應包括短柱、深梁的承載性能;對砌體結構還應包括局部承壓與局部尺寸;對鋼結構還應包括構件的長細比等。
3、結構缺陷、損傷和腐蝕的檢查與檢測,應包括材料和施工缺陷、施工偏差、構件及其連接、節(jié)點的裂縫或其他損傷以及腐蝕,如鋼筋和鋼構件的銹蝕,砌體塊材的風化和砂漿的酥堿、粉化,木材的腐朽、蟲蛀等。
4、結構位移和變形的調(diào)查檢查與檢測,應包括結構**點和層間位移,受彎構件的撓度與側彎,墻、柱垂直度與側彎等。
5、非結構構件的現(xiàn)狀檢查,應在查閱資料和普查的基礎上,針對不同非結構構件的特點進行重要部件及其與相應結構連接的檢查與檢測。
房屋安全檢測鑒定——混凝土抗壓強度檢測方法:
回彈法檢測混凝土抗壓強度具體步驟:
(1)測區(qū)的選擇與布置:
單個構件檢測時,每一結構或構件測區(qū)數(shù)不應少于10個;按批抽樣檢測測區(qū)數(shù)不得少于3個;
測區(qū)宜選在使回彈儀處于水平方向,檢測混凝土澆筑側面。檢測面應為原狀混凝土面,應避開蜂窩、麻面并應清潔、平整。測區(qū)面積宜控制在0.04m2。
(2)回彈值的測量:
檢測時回彈儀應始終與檢測面相垂直,回彈16個回彈值,回彈值準確至1,同一測點只允許彈擊一次。
(2)碳化深度值的測量:
回彈測量完畢后,用合適的工具在測區(qū)表面形成一直徑與15mm的孔洞,其深度大于6mm,清除洞中的粉末,立即用1%酚酞溶液滴在混凝土孔洞內(nèi)壁的邊緣處,待已碳化與未碳化的交界面明顯時,用碳化深度測量尺測量已碳化與未碳化的交界面與混凝土表面的垂直距離多次,取平均值,準確至0.5 mm。
鉆芯法檢測混凝土抗壓強度具體步驟:
(1)位置選擇
鉆芯部位應選在結構或構件受力較小的部位,混凝土質量有代表性的部位,并避開鋼筋、預埋件和管線的位置。
(2)鉆芯操作
將鉆芯機就位并安放平穩(wěn)后固定,鉆取芯樣,從鉆孔中取出芯樣晾干,標上清晰的標記。
鉆芯后所留下的孔洞應及時進行修補。
回彈法檢測砌筑砂漿抗壓強度具體步驟:
(1)測區(qū)的選擇與布置:
單個構件檢測時,每一結構或構件測區(qū)數(shù)不應少于3個;按批抽樣檢測測區(qū)數(shù)不得少于1~3個;
檢測面應為原狀砂漿面,砌體表面粉刷層、勾縫砂漿等應清除干凈。測區(qū)面積宜控制在1.0m2。
(2)回彈值的測量:
檢測時回彈儀應始終處于水平狀態(tài)并與砂漿檢測面相垂直,回彈12個回彈值,回彈值準確至1,同一測點連續(xù)彈擊3次,第1、2次不讀數(shù),僅讀*3次回彈值。
(2)碳化深度值的測量:
回彈測量完畢后,用合適的工具在測區(qū)表面形成一深度大于6mm的孔洞,清除洞中的粉末,立即用1%酚酞溶液滴在混凝土孔洞內(nèi)壁的邊緣處,待已碳化與未碳化的交界面明顯時,用碳化深度測量尺測量已碳化與未碳化的交界面與砂漿表面的垂直距離多次,準確至0.5 mm。
房屋安全檢測鑒定的相關知識——短肢剪力墻—筒體(或一般剪力墻)結構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住宅,特別是小高層及多層住宅平面不與空間的要求越來越高,原來普通框架結構的露柱露梁、普通剪力墻結構對建筑空間的嚴格限定與分隔已不能滿足人們對住宅空間的要求。于是經(jīng)過不斷的實踐和改進,以剪力墻為基礎,并吸取框架的優(yōu)點,逐步發(fā)展而形成一種能較好適應小高層住宅建筑的結構體系,即所謂“短肢剪力墻—筒體(或一般剪力墻)”結構體系。
“短肢”剪力墻仍屬于剪力墻結構體系,只是采用較短的剪力墻肢(短肢剪力墻是指墻肢截面高度與厚度之比為5~8的剪力墻),通常采用T形、L形 、]形、+形等。當這些墻肢截面高度與墻厚之比小于等于3時,它已接近于柱的形式,但并非是方柱,稱之為“異形柱”。故從廣義角度講,宜將這種結構體系稱之為“短肢剪力墻—筒體(或一般剪力墻結構體系)”。所謂”筒體”就是以樓電梯間所組成的鋼筋混凝土**筒;所謂“一般剪力墻”就是指墻肢截面高度與墻厚之比大于8的剪力墻。
這種結構體系當時(2001年)無國家規(guī)范,但在我國南方應用較多,設計主要參考天津市標準“大開間住宅鋼筋混凝土異形柱框架結構技術規(guī)范”(DB29-16-98)及廣東省標準《鋼筋混凝土異形柱設計規(guī)范》(DBJ/T15-15-95)。
當然目前《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JGJ3-2002)中已對短肢剪力墻—筒體(或一般剪力墻)結構體系有了設計要求。
本方案的特點:結合建筑平面、利用間隔墻位置來布置豎向構件,剪力墻的數(shù)量可多可少,剪力墻肢可長可短,主要視抗側力的需要而定,還可通過不同尺寸和布置以調(diào)整剛度和剛度中心的位置;由于減少了剪力墻數(shù)量,而代之以輕質填充墻,不僅房屋總重量可以減輕,也可適當降低結構剛度,使地震作用減小,這不僅對基礎設計有利,對結構抗震較為有利,也可降低工程造價,還可加快施工進度.這種結構體系通常視建筑平面及抗側力的需要,將中心豎向交通區(qū)處理成為筒體,以承受主要水平力。
對短肢剪力墻結構的設計計算,因其是剪力墻大開口而成,基本與普通剪力墻結構分析相同,可采用三維桿-系薄壁柱空間分析方法或空間桿-墻組元分析方法,我認為采用三維空間桿-墻組元分析方法計算模型較加符合實際情況,計算精度較高。本方案內(nèi)力分析采用三維空間有限元分析軟件SATWE程序計算。
從以上兩種方案計算結果分析可以看出,無論是結構受力還是經(jīng)濟指標,第二方案均****方案
對有底部大空間要求的轉換層剪力墻結構,規(guī)范要求轉換層上.下層的剛度比盡量接近1,抗震設計時小于2。通常設計時,為滿足此要求,增加轉換層以下層的剪力墻數(shù)量(面積)是較有效和較合理的,但這往往受到限制,提高混凝土強度等級所產(chǎn)生的效果比較有限,設計中只能通過減小轉換層以上的剪力墻數(shù)量(面積)來達到減小上部抗側剛度的目的,而減少上部剪力墻面積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將上部剪力墻設計成短墻肢。這樣既能有效的減小上部結構的抗側剛度,又能減輕結構自重及地震力作用,達到安全經(jīng)濟的目的